"中国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占统治地位,对外国商品具有自然抵抗性"这句话怎么理解?

来源:百度知道 编辑:UC知道 时间:2024/06/23 04:57:00

第一次鸦片战争后英国对华工业品贸易徘徊不前的原因

(1)中国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,对西方的商品有顽强的抵抗力。西方资本主义的势力尚局限在通商口岸等极为有限的地区,广大地区的以个体农业与家庭手工业相结合为特征的自然经济,对商品的需求量不大。加之残酷的封建剥削,广大农民的购买力极低。

(2)外国输华商品有不少根本不适应中国人的消费习惯和要求。如进口的刀叉、睡帽、钢琴之类。

(3)英国等国大量输入鸦片,使中国出口收入大半被其抵销,无力购买英国工业品,正如马克思在《鸦片贸易史》中指出的:“中国人不能同时既购买商品,又购买毒品。”

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导致消费能力低下,难以购买商品。
在清政府的控制下,难得出现外国商品,就是出现也过于昂贵。
自以为是天朝,物产丰富,思想上也有抵触情绪。
清政府为了防止外国商品打乱国内秩序,使白银过量外流,故意给贸易设障碍。

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是男耕女织的经济形式。当时天灾人祸,加上统治阶级的苛捐杂税,农民能留够口粮就已不错,何谈对列强倾销的奢侈品的购买。当时的农民对商品的购买力是极低的。这就导致外货积压,从而导致国内商品价格大跌,导致破产。还有,当时有能力购买的阶级,又由于鸦片走私的猖獗,大大减少了商品的购买力。这又导致了清政府的徭役加重,循环导致购买力又有所下降。